
2025年4月28日和29日中午,北京工业大学樊恭烋荣誉学院成功举办了2025年度“师生面对面”活动。此次活动以“师长带我行”为主题,邀请了袁莉敏副院长,左国玉、孙树文教授,李童、刘金铎、王心心副教授及张萌老师为评委,以及2021级慈瑞熙学长和2022级吴景毅学长,与学生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对话,旨在构建教授导学、学长辅学、朋辈互学的多维育人体系,为学生科研之路引航。
樊院学子立足前沿,锚定科研坐标,在“锌合金支架变刚度结构设计”等十项创新课题汇报中,学子们展现出跨学科攻关的学术锐气。“辐射冷却用于LED路灯的降温升效”项目团队突破传统热管理思维,将航天材料技术引入民生工程;“核环境柔性机械臂”设计组融合仿生学与辐射防护理论,探索极端环境作业新范式。“智能救援小车”项目团队通过设计基于OpenMV和SLAM导航系统的智能车辆,从而实现救援小车的智能化。“AI赋能智慧交通先行者”项目团队通过设计虚拟交通教学仿真器,从而针对中小学生进行交通知识的深入模拟教学。这些选题立足同学们的专业基础,又紧扣国家"双碳"战略与智能制造的需求。
同时,“脑-心-身体与情绪多维交互因果机制”项目团队将多模态交互与选择状态空间模型相结合,致力于建成情绪预测模型以改善当代大众的情绪状态。“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室内自主导航策略”设计组针对当代社会老龄化问题,通过人工智能中传感器交互模型的建设,来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。“ROS仿真环境的轮式机器人SLAM导航”项目团队针对当代热点轮式机器人,融合人工智能,探索机器人新发展方向。“物联网的图书馆智能座位多感知聚合监测系统”研究小组以物联网为锚点,设计出一套监测设备,从而更好的改善当代图书馆的隐性问题。“植物生长全过程自动监测系统”团队基于无人机与计算机,借助云计算服务进行大模型训练,致力于帮助解决农田种植的不同问题。这些选题立足同学们的专业基础,又紧扣当代民生,国家"双碳"战略以及智能制造的需求。

针对同学们项目汇报内容,导师和学长们从多维度提出了详实建议,既聚焦科研逻辑的严谨性,又关注成果落地的可行性,形成了全方位指导框架。导师们提出了答辩内容的四个核心问题: “题目为什么要做”“要做的是什么”“怎么做”“为什么让我们来做”,简洁明了且一针见血。他们既强调创新价值,又关注在有限时间内的可实施性,从PPT制作细节层面的字体格式到图片与内容关联性,再到大方向上研究思路的具体清晰化方法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给出了详实立体的建议。

本次“师生面对面”活动的举办,有力助推了樊恭烋荣誉学院学术生态建设,为学生搭建了优质的科研互动桥梁,点燃了创新灵感的火花。师生围桌共议的形式打破了壁垒,导师不再仅是知识传授者,更是科研道路上的同行者。未来,樊院将始终坚守“培育工程领域领军人才”的育人初心,持续整合资源、拓展平台,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。此次活动不仅是“导师面对面”系列活动的精彩开端,更承载着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待。期待在后续活动中,樊院学子能汲取更多智慧,在学业与科研道路上不断突破,书写更耀眼的篇章。
樊恭烋荣誉学院
2025年4月30日
撰稿人:张慧媛、李宇恒
审核人:李洪义、袁莉敏、张萌